为深化学生对语言处理神经机制的理解,介绍心理语言学与神经语言学前沿研究情况,外国语学院于12月20日下午在丰台校区明德楼532会议室成功举办“语义与神经科学”工作坊,工作坊为外国语学院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是“文·语”学术讲堂第15期。该活动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与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助理教授,美国乔治城大学理论语言学及认知科学双专业博士罗卓思老师担任主讲人,由外国语学院崔延燕老师主持,共同带领大家走进语言科学的世界。
活动分为专题报告和自由讨论两个环节。在专题报告部分,罗老师首先以“大脑中的语义表征”为主题,带领大家从语义学的视角探讨了语言处理背后的神经语言学机制。她重点介绍了fMRI、MEG 和EEG等神经科学工具在研究大脑与语言关系中的优势与局限,探讨了词汇访问,语义映射、分布式语义网络等核心概念,并对比了符号式语义理论与具身概念理论的差异,通过考察基于句法的组合语义和预测性加工,揭示了颢叶与额叶区域的动态神经交互过程。
其后,罗老师带领大家分析了在面对理论语言学框架的复杂性时,当代心理语言学与神经语言学研究所面临的实验研究挑战,并提出了缩小理论与实验之间的差距的相关策略,以促进跨学科间的深入且富有成效的合作。
自由讨论期间,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就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与老师充分交流。两位老师则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这场工作坊如同一把钥匙,为同学们打开了神经语言学的大门。罗老师风趣详实的讲座,加深了同学们对大脑处理语言策略的理解,带来了相关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更激发了同学们对语言科学的探索热情,培养了大家在语言相关学科领域开展深入研究的学术兴趣。
图文:石一帆
审核:崔延燕,古丽巴努木,吴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