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周铭教授应邀在中央民族大学丰台校区明德楼108做专题讲座“陌生的国度:美国内战后文学的乡土想象”。本次讲座为外国语学院“文·语”学术讲堂第八期,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吴泽庆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部分研究生、本科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周铭教授首先介绍了美国内战后乡土文学普及的成因,分析了美国为何在1865年-1918年期间转型变化最为剧烈。他指出美国内战后出现了文化整合的趋向。为了消除南北分歧,北方的地理学、人类学与考古学界通过空间上的边缘化与时间上的原始化来塑造南方从属于北方的文化形象。周教授从旅游文学、媒体话语与帝国怀旧等多个角度阐释了内战后北方针对南方推行的文化策略。
接着,周教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新英格兰农村在美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对乡土文学的建构:从重农传统思想到工商业语境下的乡村形象转变、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乡村崇拜、以《尖枞树之乡》为例的农业怀旧与反移民书写。周教授指出,通过塑造亲缘、古雅与纯粹的乡村形象,新英格兰地区摆脱了工业化进程中的弱势地位,呈现其独特的一面。通过反移民话语与边疆神话的建构,作家将北南对抗转化为文明与荒野的对抗,进而与欧洲旧殖民历史割裂,抹去美洲原住民足迹,重新掌握书写历史的主导权。
讲座最后,周教授就乡村文化、身份认同、文学文本下的历史语境等与学生们深入交流。在他看来,乡土的概念反映了美国的社会进程,是构建美国国家身份的一部分。
吴泽庆教授对讲座做了点评,强调乡土文学需从世界层面去看待其地域性与纯粹性,乡土文学无疑是建构文学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文学研究需深入体悟其背后的历史真实,用内心去感悟作品的文学性的同时,更要去捕捉其历史现实。他鼓励同学们阅读文学作品时要视野开阔,思维敏锐,秉持批判精神和自觉意识,从生活中感受文学,在文学中认识生活。在全球化的今天,挖掘各国乡土文学中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具有现实意义。
本次讲座加深了同学们对美国内战后乡土文学的理解,认识到乡土意象在文化身份建构中的特殊作用,也激发了对当代社会前沿问题的思考,尤其认识到乡土文学在文化身份构建中的重要价值。
摄影 王一如 田源
文字 邢莹
审校:张谦,古丽巴努木,吴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