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8日,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乌斯马诺娃·沙依拉教授与莎赫斯塔洪·沙姆谢耶娃副教授应邀在中央民族大学丰台校区日新楼B207做题为“乌兹别克斯坦文化思维模式”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吴泽庆教授主持,副院长古丽巴努木·克拜吐里进行了现场翻译。来自外国语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哲学与宗教学学院等多个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聆听了此次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央民族大学中亚研究院、外国语学院及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共同主办。

乌斯马诺娃·沙依拉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乌兹别克斯坦文化的定型印象,中国人眼中的乌兹别克文化印象。她首先为大家解释了“定型”这一专业术语的概念,之后从不同文化角度讲解了乌兹别克斯坦文化定型特点,用生动的例子呈现了乌兹别克斯坦文化中的民族观念、传统习俗及其变化。讲座上,曾在乌兹别克斯坦生活和学习过的部分同学也讲述了他们眼中的乌兹别克斯坦,赴乌期间不同的文化体验,以及中乌两国友好合作、密切交往的故事。

莎赫斯塔洪·沙姆谢耶娃副教授学习中文近20年,她用中文向同学们解释了乌兹别克语言中“定型化”现象,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某些特定的词汇使用特点,体现出在职业、角色和性别上的不同表征。这些“定型化”决定了日常交流中人们的表达方式。沙姆谢耶娃副教授以丰富的例子诠释了乌兹别克斯坦社会中存在的文化思维模式。两位教授与同学们就乌兹别克斯坦语言、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她们指出,中国文化具有深厚底蕴、博大精深,乌兹别克斯坦文化也历史悠久、丰富多元,希望两国学生为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加深两国友谊做出贡献。

最后,吴泽庆院长就本次讲座做了总结,强调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语言文化变得尤为重要,他鼓励学生要大力提升语言水平,更要深入学习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要把握机会到这些国家学习生活,获得真实的文化体验,同时,更要深入把握本国文化,做文明交流的使者,为增进国家间的理解与友谊,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次讲座激发了学生们对乌兹别克斯坦语言文化的浓厚兴趣,提升了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增强了文化交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取得了圆满成功。
图文:摆丽君
审核:张谦,古丽巴努木,吴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