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我院“民族文化传播与翻译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翻译与中国文化传播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 2018年12月10日

12月8日,由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民族文化传播与翻译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翻译与中国文化传播论坛在知行堂举办。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宋敏,国际交流处副处长胡华征出席成立仪式,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2所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和外文局、中新社新疆分社等单位领导以及外国语学院师生8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

宋敏副校长在成立仪式上致辞,她指出,“民族文化传播与翻译研究中心”的成立对于当今“一带一路”背景下各民族间的文化传播和相互了解,对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这一平台的建设,齐聚各位专家学者的力量,促进中国民族文化的广泛传播。

宋敏副校长致辞

北京大学教授辜正坤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现象的国家,中国文化五千年来文化传承没有中断过,这与许多西方国家的情况不同,其中的奥妙可以通过对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的研究来发掘,并对其中的经验推而广之,帮助整个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来解决民族矛盾、语言矛盾和宗教摩擦,因此这样的研究对于全世界应对民族关系、民族矛盾和宗教摩擦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主任杨平在致辞中指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民族文化作品吸引着广大的受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中国走向世界中心的过程中,世界也迫切地希望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服务于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专委会副主任李正栓教授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在民族语言文化教学及翻译工作中的作用,并对于全世界应对民族关系、民族矛盾和宗教摩擦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社长赵秀琴在致辞稿中表示,出版社将与中心合作,申报“一带一路”出版项目,传播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民族文化精品,促进民心相通。

张娜院长代表外国语学院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并指出在学院现有研究基础上,把该中心打造成以英语翻译为主体,以俄语、乌兹别克语、哈萨克语、土库曼语、吉尔吉斯语翻译为特色,日语、法语、朝鲜语等多语种共同参与的综合平台,使其成为国内外民族文化精品、国内外民族研究学术精品互译互传的协同创新平台。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以该平台为依托,以沟通中外民族文化为己任,整合院内各语种学术力量,联合校外相关研究学者,与出版社、新闻媒体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合作,以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为主要传播区域,将民族文化精品和民族研究学术精品互译互传,并加强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区域研究,提高中国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效果,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为世界各民族文明互鉴,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张娜院长致辞

“民族文化传播与翻译研究中心”成立仪式结束后,召开翻译与中国文化传播论坛。论坛分别由何克勇、张娜、马士奎等6位专家主持。论坛分四个主旨发言和“译学新视野”“中国文学英译”“民族文化对外传播与翻译”“影视翻译与传播”等四个议题发言。

论坛现场

“民族文化传播与翻译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致力于传播民族文化、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