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俄语-中亚语系举行优秀毕业生交流会
发布人:王珊签发人: 审核人:发布部门:外国语学院 发布日期:2018-01-03 16:10 浏览人数:55
12月21日晚7点,外国语学院俄语-中亚语系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会在文华楼东区1203外国语学院报告厅举行。交流会由俄语-中亚语系主任海淑英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娜教授出席,14级俄-吉尔吉斯语班,15级俄语-乌兹别克语班,16级俄语-哈萨克语班和17级俄语班的同学参加了交流会。
本次交流会共邀请到了4名优秀的俄语-中亚语系毕业生,分别是:2000级俄语班文光美,现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欧亚处工作部三处副处长;2002级俄语班王悦,曾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现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兼职从事同声传译工作;2005级俄语-乌兹别克语班王聪,现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工作;2006级俄语-土库曼语班王旋,现于北京市公安局国际警务处工作。在持续近4个小时的交流会上,纪委毕业生同学传授了宝贵的学习经验,并一一回答了同学们关于考研、就业形势等方面的问题。

光美:要做一个“勤奋谦虚、眼光长远”的人
文光美介绍了中国友协欧亚处的日常工作内容,并就面试提出了几点建议。她强调:只有具备优秀综合素质的毕业生才能踏入国家机关的大门。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要只着眼于专业课的学习,还要多参加有益的实习,积累经验与人脉。多交流,并敢于展现自己。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在于丰富自己的内在修养,还能开拓眼界。谈到自己刚毕业时的经历,学姐讲到:在迷茫的时候,不要慌张,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最想追求的人生目标到底是什么。
王悦:当今社会急需复合型人才
针对跨专业考研,王悦给出了独到的建议。她表示:就当前的市场趋势来看,身兼“小语种其他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稀缺,如金融、法律、医学等领域急需掌握小语种人才。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跨专业并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但最重要的是,要打好俄语的基础,让这门语言成为你通往其他专业的敲门砖。此外,她还建议,应届毕业生不要过于注重工作上的报酬高低,在起点阶段,还是应该秉着锻炼自己的态度去做一些有意义,有实战性质的工作,要清楚自己的价值和定位,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王聪:不要忽视中亚语的学习
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中亚语系是中国首屈一指的中亚语学习基地,为学术界输送了不少优秀的专业人才。王聪现在的工作与中亚地区的发展动态紧密相连。他建议,来自新疆的同学们能够利用好自己的先天语言优势,把中亚语学精。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中亚语人才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
王旋:班级的学习氛围很重要
王旋回忆到,当时他们班的学习氛围很好,同学们在学习上都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大家都你追我赶,形成良性竞争,自然带动了班级整体的学习积极性,同学间也培养了深厚的友谊。

本次交流会使同学们受益匪浅,使大家领会到了好的学习方法。语言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与坚持。通过本次交流会,优秀毕业生为在校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使在校生更加清楚地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更远。来日方长,我们应该怀着勇往直前的信念战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勇于挑战自己,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在优秀毕业生交流会上,各位毕业生同学不仅分享了他们的就业经历和工作经验,而且地深切地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之情。他们鼓励在校学弟学妹们要珍惜大学美好时光,勤奋刻苦地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未来努力成为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的积极贡献者。

最后,张娜副院长总结发言,希望今后能为同学们创造更多和优秀榜样交流的机会,并祝愿所有俄语-中亚语系的毕业生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能够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共同奋斗!

优秀毕业生和老师合影(左起:王璇王悦海淑英教授张娜教授文光美王聪)
(供稿:2015级俄语-乌兹别克语班 徐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