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科研 >> 讲座信息 >> 正文

“中国民族文化外译与增强国际传播力建设”工作坊系列学术活动取得阶段性成功

发布日期: 2018年10月30日

2018年10月30日星期二下午3点50分至5点30分,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坊“中国民族文化外译与增强国际传播力建设”在文化楼东504室成功举办“中国民族文化外译与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讲座。此次讲座由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少数民族人类起源神话研究》(英文版)负责人徐鲁亚老师担任主讲,工作坊负责人外国语学院石嵩副教授主持,我校外国语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以及其他兄弟院校师生约四十余人参加。

围绕“中国民族文化外译与增强国际传播力建设”工作坊建设的主题,徐鲁亚教授以他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少数民族人类起源神话研究》英译为例,从国家社科基金学术外译的简介,民族文化英译的历史片段,学术翻译的必要性,学术外译的可行性问题,学术外译的合作模式,学术文本的语篇翻译,少数民族专有名称的翻译等方面展开讲解,并提出了国家社科“中华学术外译”质量考察及其范式研究的方法建议。

徐鲁亚教授根据一个世纪来中国学者致力于英译汉这种“引进来”的思想,相应地提出了“走出去”的必要性,尤其是中华学术外译的必要性。他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作品赢得越来越多声望,而中国学术知识界却只是时断时续的为外界所知,这进一步突出了学术外译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接着徐鲁亚教授结合自己主持《中国少数民族人类起源神话》的经验,从学术外译的可行性与合作模式上给予了自己建设性的意见。面对国内外对母语外译可行性的质疑,徐老师肯定了母语外译的可行性;并且结合自身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四者在线”的翻译合作模式,即译者,作者,外国专家和少数民族语言学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于各个翻译参与者的素质要求。

徐老师指出,学术文本的英译必须要遵循英文的学术写作模式,并结合具体例子给出英文学术写作的4种展开方式,以及英文段落的6个基本规则。另外,在少数民族专有名称的翻译上,徐老师在遵循民族性原则,尊重民族习惯及书写系统的基础上采取了如汉语拼音、拉丁文转写和直接借用拉丁拼写三种方式,这为今后的民族文化外译提供了典范。

在最后的学术互动环节,“中国民族文化外译与增强国际传播力建设”工作坊负责人石嵩老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师生踊跃参与提问,徐老师也认真进行解答。“中国民族文化外译与增强国际传播力建设”工作坊的学术活动不断向多元深入展开,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热烈欢迎各院系师生关注并积极参与工作坊的后续相关活动。

(外国语学院2018级研究生 王雅萍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