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在海淀校区文华楼1203会议室举行了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及MTI毕业论文指导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向明友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原外国语学部主任、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高明乐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李长栓教授应邀与会指导。会议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贾珅主持,学院领导班子成员、MTI导师等十余人参加会议。

外国语学院院长吴泽庆向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指导会旨在进一步加强学院MTI建设,完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升MTI人才培养质量。此次指导会不仅是对学院MTI专业教学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阅,更是提升学院教学质量、推动专业发展的重要契机,恳请专家多提宝贵意见。

外国语学院MTI教育中心主任刘立副教授汇报了MTI建设的基本情况,从目标定位、培养模式和不足与应对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吴泽庆院长介绍了学院DTI(翻译博士专业学位)建设的总体设想,并就如何将MTI与DTI建设一体推进等问题与专家交流并征求专家意见。

关于MTI建设,高明乐教授强调,应结合学校特色和培养目标,制定差异化的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应重视翻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加强与行业对接,充分发挥校外导师的指导作用,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翻译实践,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此外,他还对新出台的《翻译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试行)》进行了解读,强调MTI论文应去学术化,注重问题导向。李长栓教授认为,课程设计上应减少翻译理论类课程的比例,教学中应关照到“理解、表达、变通”三个层面的问题,增加翻译实战训练。


关于DTI建设,向明友教授建议,专业建设目标设定上应进一步体现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国家战略;建设方向上,应结合学校特色,聚焦民族政治文献翻译、民族文化翻译、AI技术翻译等领域;师资队伍建设上,应加快高水平人才梯队建设,提高高级职称教师比例,积极引进优秀青年人才;科研成果产出上,应积极申报关键性科研项目,多出有影响力的成果。人才培养上,应加强招生、教育和实践联动,增加实践基地数量。李长栓教授认为结合学校学科特色,“民族语-英语翻译”也是可以考虑的专业建设方向。

会议最后,吴泽庆院长代表学院再次向与会专家表示感谢。他表示,各位专家的意见精准、深刻、可操作性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学院将认真吸纳专家们的宝贵意见,进一步明确专业建设的目标定位和建设路径,加快推进学院MTI发展和DTI建设,努力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翻译人才。
图文:崔灿
审核:张谦,贾珅,吴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