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正文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举办“寻羊读书论坛”第八期

发布日期: 2017年08月16日

2017年6月4日晚6点半至10点,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与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组织的“寻羊读书论坛”第八期在北外国际大厦222室成功举办。“寻羊读书会”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梁燕教授倡导筹办,北京外国语学院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李真副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石嵩副教授负责两校筹会的具体接洽工作。此次读书论坛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多位老师及研究生应邀参加了本次学术论坛。

image001_调整大小.jpg

本次读书论坛旨在通过五位研究生同学在比较文学与国际汉学领域中的专题研究,引导大家探索文化本源与语言相依而生的内在关系,并且充分理解“翻译是不可避免的背叛”的深刻含义。首先,王辉同学进行了“法汉谚语意象及其联想意义”的发言。他提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谚语又是通俗的语言。进而他通过对一些具体例子的分析,分别对法汉谚语意象与联想意义相同,法汉谚语意象相同而联想意义不同,法汉谚语意象不同而联想意义相同或相似以及法汉谚语意象表面相似的四种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他对法汉谚语意象进行了跨文化比较,并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之后,陈茜同学带来了“鲁迅文本英译本探析----以《孔乙己》为例”的发言。她首先对《孔乙己》的几个常用译本,以及对埃德加·斯诺,杨氏夫妇和蓝诗玲进行了介绍。此外,她通过分析具体的例子,从内容层面和语言层面“假象等值”角度对比译文与原文之差异,并对不同译本中中国元素的体现进行了比较以及评价。由此她建议大家要合理把握“异化”与“归化”,以作出更加合理的翻译。第三位发言人朱颜同学基于自己的论文阐述了“古日耳曼《梅赛堡咒语》与殷商甲骨文、禁咒术的共性分析”。她依次对《梅赛堡咒语》,甲骨文与禁咒术,19世纪考古发掘,中世纪早期日耳曼文学,咒语的呈现方式以及异教抑或迷信进行了逐条叙述。王蕊同学进行了题为“跨越时空的对话----埃兹拉·庞德与中国文化”的讲解。她从意象派诗歌诞生的背景,庞德与中国的缘起,翻译中国古诗,潜心研究儒学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伴随着优雅的音乐,她对《落叶哀蝉曲》,《华夏集》的翻译进行分析,同时大家各抒己见,发表了对原文和译文的见解。最后由张敏同学围绕着“长着西方面孔的东方女人----赛珍珠与中国文化”展开讲解。她从对赛珍珠的介绍和其中国的成长背景入手,进而从中国的科举制度,中国的家庭体制,中国农民的土地情节和对中国古典小说的推崇几方面详解了赛珍珠所推崇的中国文化。最后,她提出了国内外对于赛珍珠的接受与批评的几个重要阶段。

除了以上同学精彩的发言,其他同学联系所学知识,对某些谚语的翻译方式展开讨论,并进一步对中西方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了探索。同学们对朱颜同学的话题表示出了浓厚兴趣,并对《梅赛堡咒语》、甲骨文进行了热烈讨论。晚10点整,此次读书会在各校同学的愉快讨论氛围中圆满结束。(外国语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田甜供稿)